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朱冬亮建议:建设农村健康新型文化
来源:厦门市委统战部   发布日期:2018-05-18   字号:T|T

 

 

 

朱冬亮(民进厦门市委社会与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反映:近年来,全国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通过创新载体,推动农村文化活动长效开展,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较快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又出现不少新问题: 1、文化投入资金分配不均衡,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不少地区新建文化设施缺乏后续管理维护,损毁严重。2、文化队伍无法做到专职专用,人才队伍匮乏,专业素质亟待提高。乡镇专职文体工作者大量流失,呈现 “引不来、留不住、育不出”的局面。3、信仰缺失、管理缺位,低俗文化沉渣泛起。在少数地方,宗族帮派势力有所抬头,修宗祠、续家谱活动盛行,赌博风多年来屡禁不止。

为进一步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培育我国农村健康新型文化,建议:

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

以奖代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思路,逐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管理运行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农村(社区)就近整合空闲人力资源,如招聘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乡镇(街道)进行不定期检查,实行奖优罚劣政策促进规范管理。

二、突出教育,满足“有文化、懂技术、会生活”的新型农民培育需求。

一是加大教育培育力度,内容设置以生产、生活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兼顾主流思想文化教育,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二是创新、丰富教育培训渠道,对农民实行“菜单式”培训,落实“科普下乡”、“远程网络教育”等培训方式,满足农民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鼓励农民提升学历水平。三是打造“乡村大学堂”农民教育培训品牌,通过聘请专家教授和农业生产技术能手上台讲课、电视录像等方式,向农民传授人文、农村科技和健康养生等知识。

三、盘活人才,强壮农村文化发展筋骨。

整合农村现有文化人才资源,组织协调乡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一定文体专长人员,参加农村公益文化活动。乡镇文化站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保障工资和福利待遇,确保人员在编在岗,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四、丰富活动,开创农村“大文化”建设新格局 

定期组织文艺演出、图片展览、体育竞技等文娱活动,通过举办诸如“农产品形象大使选拔赛”、“农村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实现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主动适应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融入更多科技、法律、市场经济知识,提高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开展“文化活动示范户”、“文化庭院”、“好婆媳”等评选创建活动,促进区域农村文化活动的提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品位。

(厦门市委统战部)

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