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我的祖国和我的家
来源:刘东晞   发布日期:2019-10-12   字号:T|T

台盟厦门市委举办的2019年暑期骨干培训班刚刚结束。大巴在通往市区的水泥路上行驶,车内是意气风发的盟员,窗外,是碧破荡漾的海湾。海湾的对面,满眼是茂盛的山林与新建的高楼;海沧大桥就高架在海湾的出口处;一台台彤红的吊车排列在葱翠与碧蓝之间,分外的引人注目。 

一艘巨轮正从大桥下向远方驶去。 

我的思绪,又回到上午的盟史讲座中。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从1947年成立,1948年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劳动节口号,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一直与中国共产党血肉相连,肝胆相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时俱进,荣辱与共,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 

回忆往事,作为台湾籍同胞,我们家族70年来与伟大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充分享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也为祖国的日益强大作出了我们的努力。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台湾出生的父亲在颠沛流离中来到晋江东石谋生,并与我的母亲先后进入东石龙江小学任教。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父亲、母亲也都是欢天喜地的民众中的一员。他们所在的龙江小学改制成为东石中心小学。父亲的工作表现与出众的才华很快地得到第一任校长共产党员许先生的赏识,聘请他为教导主任,并在工作中与父亲成为莫逆之交。不久,许先生在逢调任县文化馆长时力荐父亲接任校长一职。 

父亲很快就在新的岗位上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建国初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百业待兴、百业俱兴。许许多多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年龄参差的孩子,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去上学”。父亲,一个曾经尝尽艰难的穷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人民的教育事业之中。他一方面承担一线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带领全校老师为把学校办成晋江县一流学校而齐心协力,奋发向前。

他连假期也常年住在学校,又常常在学校与老师们共进三餐。 

母亲偶尔会命令我给父亲送饭,给父亲送饭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任务。开会的时候,我就蹑手蹑脚地走进办公室,先把饭用双手托高放在父亲斑驳的办公桌上,再坐在桌旁,看老师们,看父亲。看父亲在讲话讲到兴高采烈时脚大拇指与二指的上下夹动。更有趣的是父亲领着老师们唱流行的革命歌曲时(父亲大概是世界上最棒的男高音)小蔡老师会偷偷地溜过来,边唱歌边轻轻的摸着我的脑袋,直到父亲瞪他一下,才乖乖地回到他的座位。 

小蔡老师家在四十公里外的泉州,很少回家,父亲有时会带他回来吃饭。“大姐,把好吃的留给小弟弟们吧!”他会说。“孩子们有的,你吃吧!”母亲边说边暗示我们离开。 

年轻的老师们都称母亲为大姐,他们因为母亲出色的工作,常常推选母亲为先进教师,但每次都被父亲刷下来。母亲从无怨言,她家里学校两头顾,真是够累的。 

晚上,她又常常与父亲去做“冬学”老师,辅导大人学文化。 

父亲不但积极地组织“冬学”,又发动老师们努力地完成校外党的各项中心任务:组织学校宣传队,组织社会文工队,编排歌剧、话剧,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父亲又与老师们在校内组织各种课外活动:生物小组、图书管理、少先队干部的培养等等。最具人气的是美术兴趣小组。 

父亲曾师从丰子恺、叶浅予等美术大家,他当时作画的情景至今仍留在临近耄耋之年的学生的脑海中:先凝神片刻,再提起笔来,三下两下,象做魔术那样,一幅让学生们叹为观止的画作就完成了。他的画是学生们最珍贵的奖品。 

一些小画家因此从小在心中种下美术的种子,并终生从事美术工作。 

父亲是当时晋江地区(今泉州市)画鹤的第一人,但他对学生们幼稚的画作仍满怀喜爱之心。 

他不但醉心于本职工作,又挤出时间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尤其是苏联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于具体工作中,这在当时的教育界是难能可贵的。 

父亲以他的多才多艺,以他的人格魅力在老师中享有一定的威信,并团结他们一起努力,让东石中心小学很快地成为晋江县一流的学校。 

真是时势造英雄,又是英雄造时势啊! 

当时的一些学生,后来都成为教授、学者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建国初期虽然工资很低,生活清苦,但父亲母亲毫无怨言,他们的生活是充实的,幸福的。 

记得年少之时,有一次父亲带我到厦门双十中学拜访他的高中老师。

“师爷爷!”我大声叫道。 

“哦!都这么大啦!长得多秀气啊!” 

师生俩久未见面,立即进入热切的交谈中。作为闽南名校,双十毕业生在解放初期都有比较优裕的职业。自己的高徒在偏僻的农村任教,让师长觉得有些可惜。但父亲并不这样想,他向老师讲起他的工作,他的学生,让老师也觉得十分欣喜。 

临别的时候,师爷爷对父亲说:“孩子虽然乖巧,但有些瘦小。自己的孩子同样也是国家未来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花一些心思来照顾。”多少年过去了,他的话语仍然让我觉得十分的亲切。 

父亲对教育的付出很快地得到回报。在当时人民代表数量特别少的情况下,父亲被家长与群众选为第一届人代会代表。学生用腰鼓队,家长成群结队送父亲到车站去搭车开会,场面十分地感人。 

前几年,母亲以九十二岁高龄去世,许多学生都赶来参加对她的追思活动,学生们在她与父亲相片的挽布上面写上“一代良师”几个大字,对他们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表示肯定与赞颂。父亲以他的爱国情怀,母亲以她的爱生情愫,赢得了学生们的最高奖赏。 

父亲、母亲为人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的初心,在我们家族中得到了传承。 

我们家族已经有5个中共党员,5个台盟盟员。从父母算起,有三代七人从教累计将近两百年教龄,两人任过校长,两个人民代表,多人多次获得各级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的奖励,被授予泉州市“教育世家的称号”。 

改革开放以前,教师的工资很低,但是,1971年我在母亲的鼓励下,仍进入东石中心小学担任民办教师。任教伊始,我就牢记母亲“一定不能误人子弟”的教导,认真工作,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与他们相处融洽。并在改革开放中转正,任副校长、校长。 

退休的时候,老师们请我发表退休感言,讲什么呢?稍一思索,我满怀深情地说:“教师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工作,我喜欢这个职业,我更喜欢孩子们,包括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回忆我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没有什么值得自夸的,但有一点:我从没有因为家长的穷富贵贱而对任何一个孩子另眼看待过。爱孩子,是每一位人民教师的最基本素养。”我的即席讲话赢得老师们的一片掌声。 

女儿在学龄前因为没有幼儿园,就常常跟我到学校去,我去上课,她就与学生坐在一起,从不吵闹。从师范院校毕业进入学校,她是侨声中学第一次走上讲台时最年轻的老师,她很快就成为学生们的大姐姐,让她的班级成为一个活力四射的整体。她现在在厦门湖里区任教,更年轻的老师都喜欢她,她所带的“学徒”甚至与她有一点“闺蜜”的味道。

她刚来厦门不久,有一次,一位姓吴的学生回家告诉父亲:“爸,我们刘老师也是晋江东石来的,他父亲忽然激动地说:“快!上学时记得问一下,他的父亲是不是叫刘东晞。”莫名其妙的儿子问老师以后回家的回复令父亲高兴万分。原来他是我任班主任的班级中的班长,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毕业,他现在是三航六公司的业务骨干。他的父亲已经从邮政局退休,以前是我父亲的高徒。我们刘家三代是吴家三代的老师,并且他们爷三都是优秀的人才。小孙孙也在厦门工作,爱人是大学同学,青岛人。父亲从台湾到晋江,女儿从晋江到厦门。他们吴家从晋江到厦门。。。。。。太有偶然性!却也有必然性。 

我已来厦门居住五、六年,我们小区离闹市不远,又在山林旁,加上小区的绿化好,早上,我常在小鸟的叫声中醒来,傍晚,在小区的小径中散步,阵阵花香飘来令人十分怡然,真是生活在鸟语花香中啊!

 回忆七十年来,我与我的祖国一起成长。我的家族也因为祖国的越来越强大而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当然,家族也像是大森林中的一棵树,因山林的旺盛而粗壮的同时也为山林贡献上一份氧气一点绿意。 

展望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民族从振兴走向更大的振兴吧! 

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