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侨情、侨心、侨力
来源:杨清丽   发布日期:2019-10-12   字号:T|T

家乡金井镇是个侨乡,光是我所在的埔宅村就有侨亲3000多人,比现住人口还多。侨亲多的原因是金井镇地处围头半岛,历史上兵燹、匪患、灾荒等天灾人祸频发,导致大批先民漂洋过海,到异国他乡筚路蓝缕。

我对“侨”字的最初印象是读书时填写“家庭出身”,父亲端正地写下“侨工”,我问父亲这个词的意思,他说:“你的爷爷生前在菲律宾谋生,做华侨工人。”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自己的家庭与“侨”字有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内外侨亲的联系日益频繁、密切,村中的不少年轻人在海外亲朋的提携帮带下涌出国门,定居菲律宾的人尤多。可贵的是侨亲们事业有成后,富贵不忘桑梓,保持着爱国爱乡、捐资助学、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村里的基础设施大多带上“侨”字。通电工程、隘门、道路、桥梁、雨亭、民俗文化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公园……无一不是侨亲的反哺原乡之举。而在众多侨心工程中,让我最难忘的是村中小学的建设。

1995年初,我的五伯杨振良返乡,在我和父亲杨秋阳的陪同下到村里走走看看。其实,我叫五伯是按辈份来叫,两家虽是堂亲,但已经隔了很多代。行走中,伯父发觉村里的培育小学仍在使用建于五十年代的校舍,东边有几间屋顶塌陷弃用,就用条石在西边建起三间暂用,还有两间教室、办公室依然设在旧房子里,看着黑瓦屋顶,真担心雨天会漏水。

感受到村中孩子求学的艰辛,当天晚上,杨振良说出思虑许久的想法:“建新校。”父亲听了不是欣喜,而是半信半疑地反问道:“独资建所学校至少要三、两百万,真的考虑清楚了吗?要不要和家人商量一下?”五伯坚定地点点头说:“只要村里的学校能多培育人才,这笔钱我出得自觉自愿、欢天喜地。少给后辈留一点财产,相信大家也不会反对。”接下来的事用“无巧不成书”的俗语来形容最合适不过,刚巧在美国的三伯杨西湖打来电话,听到五伯的设想后,直接说:“干脆一起建学校。”当即,两人在电话中说好共同建学校,每人出资一半。我与父亲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这么大的事情,几分钟就谈好了?那时我真有点不敢相信,感觉像在梦中一样。

第二天,我们三人结伴来到村委会,向村委会成员说出想法,当时的村主任激动得站起来,连声说:“太好了,村里小学破旧,附近几个村庄的家长都不愿送孩子来读书,生源流失严重,村民传言学校会取缔,拼入许垵村的古安小学。现在好了,有侨亲的帮忙,村小学的面貌定会灿然一新。”

具体谈论建校方案时,父亲说起深思熟虑的想法:“原址位置太小,应该移址新建。”五伯点头称是,说:“最好建在村道边,也可方便附近村庄的学生就读。”镇、村两级干部雷厉风行,马上寻找地块,才三、两天就在村口找到理想的地块。当时三伯还担心有农户会狮子大开口,来个漫天要价。没想到这些生活并不富裕的农家,一听是征地建学校,有的当场表示无偿捐出来使用,感动得五伯眼里噙着泪花。

学校动工前,村里人最关心的是五伯会把这件事委托给谁,不少包工头也主动找上门来,也有村民想承包……五伯摆摆手说:“我最信得起秋阳。”可以说,五伯确实选对人,父亲是名中学教师,不光有文化,而且讲诚信,是主持修建学校的不二人选。为了不负五伯的重托,父亲时常利用没课的时间跑到各村小学去参观,并请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蔡志拔设计图纸。一切准备就绪后,村小学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很多眼里,父亲揽下这份重托,等于得到一个肥差。的确如此,当时的承建商曾到我家,开口就说要在镇上买上一套房子送给父亲。要知道,当时一家人住在父亲的单位宿舍里,条件非常艰苦,连卫生间都是公用的。但父亲不为金钱所动,直接说:“这所学校是两位年近九旬的兄弟合建的,用的是他们的名字,万一几年后建筑质量出现任何问题,到时别的侨亲愿不愿意捐赠,谁也没有把握。我一定会把关好的质量,造福子孙后代,绝不允许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配件缩水。”父亲义正辞严地表明态度与立场后,承建商对他很是佩服,对施工工艺、材料很是上心。1996年,一所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一流农村学校如期竣工,招生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埔宅、清沟、山尾、竹围、莲厝、下顶房寮六个自然村。

正是有侨亲的关心、支持、奉献,埔宅村各项建设热火朝天地展开:2014年2月14日,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基地举行奠基仪式;2015年确定为农村零星石结构房屋改造示范项目的13个村庄之一……山水有情,故土可归,家国可寄,乡愁可依,华侨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故土的眷恋之情体现在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家乡经济、文化、基础建设中,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