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同心故事)人移根永驻,月是故乡明 ——陈祖昌捐建侨爱工程访问团活动侧记
来源:晋江市委统战部   发布日期:2019-11-20   字号:T|T

人物名片:陈祖昌,1935年出生于晋江金井溜江村。任中国侨联海外顾问、菲律宾龙威集团公司主席、菲律宾宋庆龄基金会创会会长、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指导员等职务,被誉为“菲中民间慈善大使”和“文坛知音”。

秋冬交替,自古总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乡愁,但在金井溜江村头,却是一幅“鱼龙引水争开路,鸟雀临门喜喋秋”(陈明玉诗《归舟》)的画卷。10月31日,旅菲晋江侨领陈祖昌家族三代组团回乡,游子归来,闹热了平日里寂静的渔村,听说陈家人来了,厝边头尾赶来招呼,邻家啊嫲捧出土鸡蛋,忙不迭塞到远方亲人手中。

    寻根问祖、侨捐巡礼、畅叙乡谊。10月28日——31日,由陈祖昌带领,来自菲律宾、中国香港和澳门的乡贤,以及陈家祖孙三代共60余人,组成陈祖昌捐建侨爱工程访闽团,历时4天,走进省内五地,巡礼侨捐公益项目,感受家乡风土人情,品乡味、忆乡情。

奉献——走在爱的路上 杖朝之年却不畏辛劳

哲人说,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殖它的宽度。三十多年来,陈祖昌不遗余力、倾心奉献于家乡教育文体事业的善举,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从泉州市区、安溪、永春到三明市及建宁,再回到晋江,此行,访问团在短短四天内,由西至北,由北归南,跋涉省内五地,巡礼侨捐公益项目,所到之处,都是陈祖昌恋祖爱乡、情倾家乡文化事业的印迹和见证。

    大到祖昌体育馆、音乐厅、泉州师院大礼堂等地标性建筑,小到安溪西坪镇幼儿园教学楼、建宁县职业中学图书馆,这些慈善义举,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小的珍珠也反射着爱的光辉。

犹记得,走进永春县东关小学,新落成的陈祖昌教学楼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顾不上与校领导寒暄,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陈祖昌已情不自禁走进教室。他悄悄站在后门旁,稍稍往前探身,看孩子们歪着头用力书写的样子,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这抹笑容,在这四天里时常出现在记者眼前:听闻教室里为孩子们配上多媒体设备时;为图书馆捐赠父亲陈明玉的吟稿时;向族亲介绍体育馆将为世中运服务时……老人微微牵起的嘴角,涌动着慈祥和满足。

这趟“侨爱之旅”,可谓“马不停蹄”,甚至有一日舟车劳顿整整七个小时。行程之紧凑,青年人尚且力所不逮,年逾八旬的陈祖昌却行动矫健,令人难以相信他已届杖朝之年。“父亲是一位诗人,他的教诲,让我一直对文化、体育、教育有着特殊感情,每个晋江人骨血中都流淌着文化的基因,只要有能力,我就愿意做更多事来回报家乡。”陈祖昌的一席话道出了“年轻态”的秘密,走在爱的路上,他只觉身心舒畅,早忘记了劳累。

慈善大爱,让访问团成员动容,曾任职于中国驻菲律宾领事馆的陈美銮,回忆起当时促成侨爱工程助学事宜时陈祖昌的“爽快”,竖起了大拇指。她如是评价:这趟故乡行,他不是为着看学校而看学校,而是为了下一代认祖归乡,希望后辈记得,哪怕在外面赚得再好,也不要“失了根”。

女儿陈巧玲感受到了父亲的用心,“他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长大以后不论成就的大小都不能忘却家乡,要力所能及地善待他人,回报祖国。”陈巧玲说,亲力亲为践行慈善的父亲,是自己学习的榜样。

冰心老人说:“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多年来,陈祖昌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从晋江打造体育之都、人文之城、国际化城市,到泉州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每一个发展步伐中都有他奉献的身影,晋江祖昌体育馆、文化中心音乐厅、福大科教园图书馆……一座座恢弘的建筑落成,他的姓名家喻户晓,成为海外华侨恋祖爱乡的典范,据不完全统计,陈祖昌先后捐出数千万人民币支持家乡公益。

问祖—— 归心犹似少年  乡愁祖厝亦再焕生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河祖海”,是谓“问祖”。

“这就是溜澳村啊,外公的家就在这里。”陈祖昌的孙女董惠雅一到金井溜江村头,就欢快地喊起来。触目所及,小渔村还散落着众多中西合璧及出砖入石的“番客厝”,虽有不少空置,却流露着中西文化在侨乡的交融。老中青三代,一行20余人言笑晏晏,一口“地瓜腔”依然喊着“溜澳村”,怎么也改不了旧时的称呼。

 溜江村南门区50号,陈家祖宅迎来了久违的热闹,一栋红砖白石的二层古厝,坐卧岁月的深处,却没有苍老的容颜,风雨的洗涤,让红砖更红了。

 从踏入院子的石门槛那一刻起,无论老少,心底的乡情宛如开闸的洪水翻涌而出。陈祖昌指着门匾上的“颍川世第”及柱上的对联,向晚辈们如数家珍的介绍家族简史,“你们看,这副对诗联就是我爸爸陈明玉的手笔。”走进庭院,他记忆犹新地说:我小时候睡的就是左边第2间,现在门锁着一时打不开,可惜啦。弟弟陈水滨显得尤为兴奋,他急切地拉大伙往二楼的一间房,指着木床激动地说:“我就出生在这里,这是我的摇篮血迹。”又指着木柜和木桌,回忆家人在房间中的生活轨迹,脸盆放这、衣服放那,喋喋不休,古稀老人瞬间好似回到了少年时。

正谈话间,乡亲们推着轮椅上一位耄耋老人来到院中,“呀,嫂子是你呀,许多年没见到你啦,身体还好吗?”陈祖昌的妻子蒋丽莉惊喜地叫道,她忙不迭地介绍家族的年轻人给老太太认识。两地、隔代亲人之间的再次相见、长辈与晚辈的初次相遇,家长里短,话怎么也说不完……血脉亲情流动在这短暂的相认中,温情的一幕让老屋焕发了生机。

祖厅中的一幕让记者印象深刻:陈祖昌指着画像一一介绍先辈的名讳,家族成员们依次叩拜,他说:“厅堂里,无论从什么角度和祖先对视,他们都会看着你,不信大家试一试。”女儿陈巧玲和两个孙女一试,果然如此,惊讶得张嘴说不出话来。“这是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陈祖昌语带哽咽。

 恋乡情结,老而弥坚。每个月,陈祖昌都在菲晋之间至少往返一次,甚至多趟。劳燕双飞,无怨无悔,但专程回故居的次数均为顺道之举。数过家门而不入,他把奉献故乡的大爱,视为对先辈在天之灵最好的供养。农历己亥年是陈祖昌的本命年,他筹划数年、精心准备了这次三代人的回乡之旅,其用意便不言而喻了。

临行前,面对目送他们的乡亲和老屋,陈氏家族三代不停地回首。

传承—— 汲取榜样力量  

慈善精神将代代相传人作殊方之语,莺鸣故土之音。对于奋斗了70年的菲律宾,和摇篮血胤的晋江,在陈祖昌的心目中,前者可称家乡,后者当是故乡。

“此次访问团回乡的行程之所以密集,是因为陈老先生的心急。”陈祖昌的秘书透露,每个走访点都是祖昌亲自选定的,他恨不能短时间内,带着侨亲和族亲把故乡走遍,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刻在他们心中。他的桑梓情深和用心良苦,大家无不耳染目濡,感同身受。故乡的山山水水,父亲的慈善义举,让陈巧玲颇有感触,“虽然我出生在菲律宾,但却生活在一个传统的中式家庭里,父亲身上充满了‘中国味道’,每当提起晋江的往事,他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闽南文化的基因,并没有因为漂洋过海而在陈巧玲的家庭中剪灭,乡情,已是一股自然而然的牵引。“事业有成后,我也想效仿爸爸回馈祖国和社会,也许我不能像他做得那么好,但是我愿意尽力而为。”

作为3个孩子的母亲,陈巧玲也用父亲教育自己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子女,我会教他们说家乡话,有机会带他们回来寻根,让他们从小就拥有对“故乡”的意识。

两位孙女董惠雅、董惠萍正是青春年华,初次随外公和母亲回乡,难掩兴奋。老屋外墙的野生牵牛花、福大图书馆里手机二维码借书处、快捷舒适的高铁初体验,都让姐妹俩感到很新奇,她们举着手机拍个不停,用镜头,定格了记忆、也定格了乡情。“很有融入感,看看外公生活的地方,了解到他做的许多好事,帮助了许多人,我感到自豪,又备受激励。”董惠雅用夹杂着英语的闽南话,分享与家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做慈善公益是商人为富创仁的至高境界。”这是陈祖昌一直坚守并自励的人生信条。“榜样的力量”,不仅在家族的年轻一代中传递;“陈祖昌精神”,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奉献的队伍里,聚合了爱心力量。

在晋江市领导接待访问团的活动上,情难自抑的金井乡贤陈德雄向前辈陈祖昌来了一段即兴“表白”:“他的无私奉献有目共睹,此次随行我学习很多、收获满怀,特别是我们的安排紧凑,每天几乎15个小时在行程中,我看着祖昌先生如此高龄,还坚持深入山区做贡献,他对家乡爱之深沉,让人眼眶几次潮湿,我深受触动,希望大家也和我一样,紧跟他的步伐往前走。”事实上,正当盛年的菲律宾一带一路商会名誉会长陈德雄,可谓“陈祖昌精神”旗帜下崛起的新秀,一次偶然的见面,两人才知同出溜江,彼此相见恨晚,成为公益同行人。在陈祖昌的引荐下,陈德雄参与捐建金井福大科教园的图书馆,今年两人还合力捐出数千万,助力晋江世中运。“我为家乡的发展感到自豪,和祖昌恋祖爱乡、痴心公益相比,我的梦想才刚刚起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于海外侨亲和家族三代,陈祖昌掏出心里话:看到短短几十年间,家乡旧貌换新颜,其中也有我的一滴汗水,我无愧自己身为家乡的儿子;我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记住,中国永远是家乡,我们的根永远在晋江。老人语重心长:“做慈善不分早晚,也不在金钱多少,希望在你们年轻一辈身上,一定要把接力棒传下去”。

 

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