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盟里有个“周乡愁”
来源:福建省委统战部   发布日期:2021-01-21   字号:T|T

文化是民盟的主界别之一。在文化战线上,活跃着很多充满激情、默默耕耘的盟员。余光中文学馆(永春县文化馆)负责人、永春县作协主席、民盟福建省文化委委员周梁泉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大家亲切地叫他“周乡愁”,这外号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灵感,源于对家乡深沉的情感

2010年的一个秋夜,坐在电视面前观看新闻联播的周梁泉忽然跳了起来,大叫道:“乡愁!余光中!”把在旁边的家人吓了一大跳。

当时的永春,经济支柱是煤炭。每次上街回家,望着脸盆里变黑的水,周梁泉总是忧心忡忡,煤炭被新能源取代是早晚之事,之后永春靠什么?由于地处晋江上游,泉州人的饮用水源地,工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必然的选择。可旅游需要品牌,靠什么吸引人来呢?这是一直在周梁泉心中的石头。因此在听到电视里“城镇化建设”时,周梁泉一下子跳了起来。

认识余光中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时周梁泉是福建师大的文学青年,身兼《闽江》主编、长安文学社社长数职,创办于福州的《台港文学选刊》每期必读,而余光中先生是《台港文学选刊》的常客,当时每三期必有一次他的专栏,加上知道先生是永春人,因此乡愁便悄悄地植入了周梁泉的心田,然后迸发于20多年后的电视前。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不正是永春的文化名片吗?

方向认准之后周梁泉就成了一头牛。草拟永春版“乡愁”方案,组织并参与创作《乡愁》剧本,四处奔走争取支持,多次在领导面前情急之下脱口而出“我以身家性命担保”之类的话语。受到“某白金”广告的启发,为了扩大影响面,周梁泉加了数百个Q群,天天半夜花数小时传播“乡愁”,后来与时俱进移转到微信群、微博、微视、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十年如一日天天传播“乡愁”文化,如今单篇点击量达数千万已不罕见。

渐渐的,世人称他“周乡愁”。

惊叹,我在大陆“看见”余光中

2011年底,永春县委、县政府决定根据永春县文化馆创作团队雪天蕾创作的剧本将《乡愁》打造成舞台艺术精品;2013年,由周梁泉担任演出总监的交响诗剧《乡愁》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奖;演出版、旅游版随即推出,标志着该剧进入常态化演出阶段,成为永春新的文化名片和旅游精品项目。

2015年11月8日,作为海内外文化交流重要平台的余光中文学馆就在永春开馆,余光中先生亲临揭彩,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了活动。文学馆收藏了余光中手稿近400张,开馆以来,世界各地的殷殷赤子、专家学者络绎不绝,纷纷到此寻找“乡愁”。据不完全统计,该馆每年接待客人数十万人次,成了永春乃至泉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2017年5月,台湾33家媒体的记者集体莅临余光中文学馆,大家惊叹:我在大陆“看见”余光中。

在这无数个熙熙攘攘的日子里,每天都能看到周梁泉忙碌的身影,听到他那充满激情的讲解,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也不例外。为了品牌的打造不出现瑕疵,作为文学馆负责人的他决定天天免费开放,还在每天下班时都将办公室电话转到自己手机上,数年如一日“24小时专业热线”。

执着,把乡愁延伸、延伸、再延伸

从2012年开始,只要一有时间,“周梁泉”每天总会到花石“走两圈”。

这里除了已奠基的余光中文学馆,还保留有明清和民国时修建的闽南传统风格古厝30多座,周边田园如画,有“白鹭河”、“橘子洲头”等美誉。文学馆落成之后,这些古厝田园将是乡愁的延伸之地,这也是周梁泉一直建议将文学馆建在花石的理由:保护古厝守护传统就是守护初心。乡愁不单是两岸的情感,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2015年11月8日,余光中文学馆如期开馆,如期游人如织。面对着单一的文学馆,周梁泉认为花石乡愁园的建设已刻不容缓。于是他又开始了奔走和游说,犹如多年前游说乡愁一般。

花石有着优越的红色生态:1927年至1931年,中共永春县特委和厦门中心市委就在花石进行革命活动,1983年花石被确认为“革命老区村”。花石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清初,以善为本的花石郑氏族人接连获朝廷诰赠“纶音宠锡”匾额,声名远播。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花石郑氏定下“十条家规”,旨令儿孙修身正德,教化育贤。如今,以忠厚、善良、团结为底子的人文精神深深融入在花石人的血脉之中。

思路清楚了,领导同意了,还必须得到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周梁泉就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份内之事。文学馆客多人手少,讲解任务重,周梁泉就经常午餐晚餐都叫外卖,挤出时间到花石走门串户,描绘乡愁园的美好前景,争取花石民众的大力支持。怪不得很多花石人至今还认为,周馆长还是镇政府的干部呢。

因为他的执着,因为文化做得好,后来连摩托车工都时常不拿他的搭车钱,卖菜阿婶因为周梁泉来她菜摊买菜而向他人炫耀一番。

2017年11月11日,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花石乡愁园正式启动,割稻比赛、拔河比赛、白鹤拳表演等内容组成的农民运动会热火朝天,海内外近万人来到现场见证了此次盛典。周梁泉说,千百年来熙熙攘攘的生活场景怎能说没就没了?大街小巷如果只有快递员在孤独地前行,那是一种何等凄凉的惨境?“乡愁不仅要留住古厝,更要留住传统的美好生活。”

如今的花石,已经成为永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党史教育、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元素随处可见,游客可在馆内穿越历史时空感受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脉动。

如今的古厝,已成了一个个让人流连忘返的传统文化展示区。家风家训馆、乡村大舞台、家居文创园、盆景花卉园先后落户于此,原汁原味宗法生活散发着乡村传统的芬芳。

最近,周梁泉又有了新的目标。由华侨捐建的“世永联大厦”已经落成在花石旁,周梁泉称它为“乡愁大厦”,正在协助相关部门计划将其布置为华侨文化馆,与花石社区内的余光中文学馆、生态文明馆、泉州市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桃溪流域风景带、国家湿地公园、白鹤广场、民间古大厝连接起来,如此,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深厚的人文资源,一个集众多品牌优势的“万亩乡愁园”正在崛起。

“我的乡愁,是心中珍藏的永春老醋,醋老弥香,生津回味思故土;我的乡愁,是漫山遍野碧绿枝头上的芦柑,夜深人静,便一颗颗闪亮在眼前;我的乡愁,是世外桃源佛手茶,天香禅味,三杯落肚想归家;我的乡愁,是永春的一只白鹤,梦里思归,逐浪海峡赛轻舸……”周梁泉说,永春文化底蕴深厚,是海丝内陆首站码头,是中国唯一的香都,有华夏最早的青瓷,产生叶问、李小龙等杰出传人的永春白鹤拳等众多品牌。乡愁犹如一条红线,可以将这些品牌串了起来,同频共振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我还要在这边再干五十年,退休之后就在这里当义务讲解员……”自称“激情养生”的周梁泉虽已年过半百,还是天天豪情满怀。

 

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