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携手台青 逐梦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省民革   发布日期:2021-03-25   字号:T|T

当单纯建亭子修园子的形象工程已无出路,发展旅游小镇的同质化模式不再新鲜,乡村振兴这道题该怎么解?近年来,民革福建省委会参与打造的“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平台,引入台湾优秀乡创团队与本地青年携手,在福建广袤的田野上开启“浪漫”的逐梦之旅——种下金点子,谋划好路径,孵化新生力,为乡村的活化添上“点睛”之笔,也为两岸探索乡建乡创融合发展之路打开一方新天地。

以产业活化带动乡村活化

2019年5月的一天,深处大山之中的永泰县长庆镇农技站前,热热闹闹聚集了许多村民。

这里发生了一件小事——原先老旧的农技站“新装亮相”,落地玻璃门窗通透明亮,新设的贩售空间井井有条陈列着各类农产品,清新的绿植点缀其间。“重生”后的农技站将成为当地农特产及加工品推广销售窗口。

改造后的长庆农技站

这里酝酿着一件“大事”——台湾见学馆团队创办人许俊雄带领一批台湾文创青年住进长庆镇,与福州南方建筑设计团队共同加入了长庆镇美丽乡村建设的队伍,拉开了两岸团队合作的序幕。

两岸团队缘何在此牵手?故事得从2018年开始举办的“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说起。这项由福建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与民革福建省委会共同主办的活动,致力于为两岸青年聚力乡村建设搭建交流研讨和创新实践的平台,通过借鉴台湾地区成熟的乡村活化经验,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和两岸融合新路。“见学馆”便是被吸引加入研修营的台湾优秀乡创团队之一。

经过多次深入的田野调查,台湾营员们被福建广袤的乡村、底蕴深厚的村落深深吸引。对他们来说,这里正是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可以发挥所长,协助当地进行农业文创,推进产业活化,让农民增收,让乡村焕新。这也是研修营的工作初心。

长庆镇是他们共绘梦想的第一站。2019年开始,两岸团队选定当地优势农产品红皮花生进行品牌化运营实践。从改造长庆镇农技站入手,树立“长庆严选”品牌理念。从引进新型培育技术帮助农户提升花生品质,到运用文创理念设计包装,根据消费者需求加工出多样化衍生产品……由内而外的升级后,当地花生从“土娃娃”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2020年盛夏,两岸花生节在长庆镇火热登场。绿油油的花生地里,拔花生比赛热火朝天;海峡两岸农特产品展位上,两岸团队共同培育改良的成品花生琳琅满目。

已成功举办两届的两岸花生节也是研修营成果延续之一。在特色活动和各方参与合作下,“长庆花生”的品牌叫得更响,传得更远。订单从北上广飞来,每斤零售价从原来的13元上涨至35元,仍供不应求。

有了成功经验的示范,长庆大果茶油的品牌打造、长庆蜂蜜文化观光工坊的规划设计也逐步从设想变为现实。

2020年新春,两岸青年联合推出的“长庆严选福袋”在永泰农博会上大受欢迎。袋中收纳了由茶油、蜂蜜、花生等当地各种农产品精加工的文创产品。限量出售300份,一天之内全部售罄。

两年多来,通过研修营平台成功牵手的两岸团队,还在南平市茫荡镇三楼村、光泽县干坑林场等地探索和深耕。

他们在干坑林场挖掘正山小种红茶的文创价值,将当地传统烟熏制茶工艺、红茶文化、天然森林步道有机融合,打造干坑红茶品牌和秘境之旅。如今,融入文创设计的干坑红茶成品价格已实现翻番,为当地茶农发展茶旅融合新业态增添了信心和干劲。

融入文创设计包装的农产品

他们在坐拥良好生态资源的三楼村,量身定制具有本地特色的婚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婚纱摄影网红村,吸引了不少情侣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连带着村里的农产品也有了不错的销路。

找准本地特色,以产业活化带动乡村活化,两岸青年为此不断挥洒汗水,也接连收获喜悦。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2019年11月,长庆镇农技站再度迎来新变化。台湾见学馆团队与当地青年王巧清合作,开启了长庆奶茶店的运营实验,让永泰盛产的水果与茶饮结合,与台湾的物产结合,调制出口感独特的新饮品。

在与台湾团队合作的过程中,王巧清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寻找文创元素,用文创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她召集了二三十人的本地“妈妈团”,在农技站里尝试用各种农产品进行文创,比如,用油茶籽做油茶手工皂,用养蜂废料做卡通蜡烛等等。如今,她正在筹备淘宝、抖音等账号的运营,利用电商网络平台为当地农户拓宽产品购销渠道。

王巧清正在制作文创产品

同样,在南平的三楼村,发展构想也不止步于婚纱摄影。新理念引导当地村民看到了发展新业态带来的新收益,他们正筹划与婚庆企业合作,打造户外婚礼项目,进而向喜饼、婚宴餐饮、旅游民宿等产业延伸,逐渐完善婚庆产业链。同时,进一步丰富村庄观光线路和人文内涵,让三楼村的旅游特色更加鲜明。

经过反复探讨和研究,三楼村村民与台湾团队决定从婚庆伴手礼做起,通过“吸睛”的文创设计,为当地的农产品增值加分。在首届两岸婚庆文创产业展上,寓意“米满幸福”的伴手礼“喜米”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三楼村特产的高山水稻变身婚庆产品,获得市场青睐,不仅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还丰富了婚庆产业链的内容。

三楼村婚纱摄影基地

研修营驻扎的每一个村落,在营员们规划产业、运营产品的过程中,总会吸引和带动当地村民和返乡青年的热情参与。像王巧清这样被带动参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当地能人还有许多:长庆镇花生种植户朱春强、蜂蜜养殖户王潋罡、油茶生产户陈梦娇,三楼村红河谷山庄经营户叶茂荣,干坑林场制茶非遗传承人肖育平……

这是乡创实践中的“意外之喜”,也是“题中之意”:培养出了一批当地农业能人。研修营特别重视用好这个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因素。在一次次的观念碰撞中,一次次携手举办活动中,一次次共同策划产业活化项目中,增强在地能人的参与感、获得感,也促使他们发挥作用,带动村民改变思维理念和生产方式,走上品牌化、精品化道路,搞活当地特色产业,进而吸引更多青年返乡创业,让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到渠成。

日前,台湾见学馆团队将获得的5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全部捐赠三楼村,与当地村民联手活化改造“喜房”,为红河谷山庄优化服务理念、培育运营团队。未来,被激发创业热情的村民们与台湾团队的合作还将向更多领域延伸。

为两岸青年圆梦保驾护航

近年来,乡村振兴已成为闽台融合发展的新领域。看好福建乡村的发展潜力,一批批有志于乡建乡创事业的台湾青年跨海来闽拓展事业版图。福建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有经验的台湾团队参与村庄规划设计项目,目前已引进64个台湾建筑师团队,在我省27个县的108个村庄项目中参与服务。然而,他们将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台湾青年的经验和理念怎样与本土需求更好地结合?他们怎样更深入地了解村民,融入当地?怎样与大陆青年优势互补协同创业?怎样找到事业的成就感获得感,坚定留下发展的信心?

在对台工作方面有渊源优势的民革福建省委会,与福建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省住建厅、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等有关部门单位,合力为两岸青年更好地携手深耕乡村振兴搭桥铺路。

台湾团队穿着为长庆花生节设计的服装

举办了三期的“同心杯”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不只是一个专家讲讲课、学员谈体悟的平台,而是两岸青年获取乡创信息的重要渠道,是乡建项目对接的新窗口。借助这个平台的引导和帮助,闽台青年互学互鉴,以“设计之眼”发现福建乡村之美,以才情之笔解题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还逐渐增进了文化认同,实现了心灵契合。

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台湾团队无法亲临现场工作,两岸合作的脚步却没有停下。研修营以线上运作方式全程服务,传输航拍资料、地形图,请台湾团队在线提出方案、提交设计图纸,再安排线下施工,做到了“放手不放眼”,使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乡村振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台湾团队的陪护也是一个连续而持久的培力过程。”自研习营创办以来,民革福建省委会工作人员的微信常联系人里就多了好几位台湾营员,聊天记录保存了他们随时为台湾团队答疑解惑、协调帮助的点点滴滴,大到联系购销渠道,小到帮忙更换驾照……好几条探讨工作的对话时间显示凌晨两点。

如今,越来越多台青通过研修营这个平台看到大陆乡村这个广阔舞台,也有越来越多台湾专业性人才涌入见学馆人才储备团队。目前,台湾见学馆已在福建成立两家公司,携手村民打造特色农业文化品牌,团队成员达300多人,其中多位团员具有国际性设计赛事获奖经历。他们逐梦大陆乡村振兴的事业方兴未艾。研修营也将继续发挥好平台作用,以两岸青年共建共创的生动实践,为乡村振兴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之问”书写更多精彩答卷。


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