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屏山时评:职业教育理当成为“受尊重的教育”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日期:2022-08-29   字号:T|T

核心观点:职业教育是工业摇篮,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最重要问题是观念。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发展,职业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方要设法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尊重的教育”。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近期在天津召开。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行业企业、学校、研究机构代表出席大会,围绕“后疫情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广泛探讨。

职业教育被誉为“工匠摇篮”。在多种教育形态中,它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可从社会层面讲,职业教育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特别是远远没有形成尊重职业教育的氛围。

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观念问题。通俗地讲,职业教育面临着“低人一等”等偏见,一定程度上存在家长不肯、不愿把孩子送入职业教育的“就学焦虑”。从入学看,它往往被视为“没辙的选择”。从就业来看,它存在上升通道有限等“职业天花板”。

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家都在努力保障职校生平等竞争的机会。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去年底,人社部印发相关通知,明确不得将毕业院校等作为限制性条件,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这些规定非常清晰,强调“不问出身”,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问题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职校生最大的优势是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正是支撑着制造强国的根基。因此,在保障同等机会的同时,应该把职校毕业生引入能够发挥其专特长的制造行业,避免人才培养与使用之间存在偏差。职校生需要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前提是不能跑离主场。

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强则制造能力强。德国是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拥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其背后的支撑是9000多所各类职业学校,多达360多个不同的专业,约70%的年轻人主动选择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

令人欣喜的是,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格局清晰可见,为产业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提供生力军。当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从事的不再是“进工厂”“拧螺丝”等机械劳动,而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发展承担起振兴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重任,这不仅能够极大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认同感,也将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尊重的教育”。

收藏】【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