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现在时间: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福建欧美同学会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他们有话说
来源:同心福建   发布日期:2024-05-16   字号:T|T

编者按:留学人员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欧美同学会作为党联系广大留学人员的桥梁纽带、党和政府做好留学人员工作的助手、广大留学人员之家,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广泛团结凝聚海内外留学人员,为写好留学报国华章提供“人才库”“智囊团”“生力军”,同心福建专访了福建欧美同学会的多位会员,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

 

受访者:

黄  蕾   福建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福州市欧美同学会秘书长,闽江学院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吕越峰  福建欧美同学会理事,福建欧美同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厦门傲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  苹  福建欧美同学会理事,福建医科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医科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黄伟强  福建欧美同学会理事,福建海外青年人才服务团4团团长,厦门海归之家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厦门玹武英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炜莉  福建欧美同学会理事,莆田市欧美同学会秘书长,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女工委员会主任、副教授

 

邢建华  福建欧美同学会理事,福建理工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福建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重点智库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同心福建:在加强归国留学人员思想引领方面,面临哪些挑战?有哪些优化策略?

朱  苹:面对高校归国留学人员这一群体,应当将培养爱国精神和留学报国情怀列为首要任务,要加大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突出报道具有留学经历且有报国奉献事迹的知名历史人物,以增强归国留学人员的民族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通过开展主题报告、社会调研、国情考察、志愿服务等方式,不断加深其对国情的理解,增强其文化自信,引导其将爱国热忱转化为教学科研行动,做好立德树人的本职工作。

林炜莉:应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以家国情怀感召人,以干事创业的好平台留住人,尊重并激发归国留学人员参政议政热情。建议政协设立归国留学人员界别,拓宽他们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和实现社会价值的渠道。

吕越峰:建议通过邀请归国留学人员优秀代表开设讲座、欧美同学会定期举办学习班等方式,加强对归国留学人员的思想引领。特别是加强对国内政治体制和经济环境,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国内对归国留学人员支持政策等方面内容的教育,增强归国留学人员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同心福建:聚焦“留学报国人才库、建言献策智囊团、民间外交生力军”的定位,如何更好发挥归国留学人员作用?

黄  蕾:许多归国留学人员对国内外时政热点高度关注,然而这些人才的建言献策渠道较为分散,且常面临无法获得有效回应的问题。各级统战部门、欧美同学会以及侨联等组织,应建立健全反馈机制,畅通建言献策渠道,确保将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 

林炜莉:建议成立归国留学人员工作协调服务机构,建立相互联动的工作格局,条件允许的地方探索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如回国工作、创办实业、合作研究和讲学、技术支持、政策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黄伟强: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互助学习平台,如虚拟的海归学院,对于海归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可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潜能。

朱  苹:希望政府、学校提供更充足的科研经费和有力的团队支持,做好日常科研管理服务,充分发挥留学人员专业优势。积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归国留学人员更好掌握学术前沿动态,真正让他们“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同心福建:如何发挥留学人员融通中外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吕越峰:留学人员熟悉中西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传播中国文化的天然优势。致公党曾成立海外宣讲团,通过华人社团和媒体定期宣讲和发布宣传稿件。可借鉴此经验,通过留学生社团和学校渠道,在海外院校、学生群体中传递更多正能量,加强国内外学生的交流互动。

林炜莉:留学人员拥有广泛的国际友人圈和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好广大留学人员联系世界、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优势,积极搭建涵盖各领域、连接国内外的民间外交平台,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与民心相通,把留学人员的人脉优势、语言优势、渠道优势、交流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如今年3月份,在新加坡举办的“兴化美食文化节”中,当地的莆田籍留学生也积极参与,通过展示莆仙美食、戏曲、武术等传统文化,助力“福文化”的国际传播。

黄伟强:组建多语翻译志愿者团队,服务各类国际会务。例如“海归之家”常年服务厦门投洽会,推荐翻译志愿者,承接相关材料翻译工作,助力提升城市国际会务接待能力。此团队可由专门公司主导,集结不同国家语言人才和高校专家,在各城市建立外语服务联盟,支持政府公益活动及商务需求。同时,通过这一平台发掘优秀人才,配合欧美同学会举办国际对话、品牌论坛等活动,深化国际文化、学术交流。

 

同心福建:在推进组织建设、留学人员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会员发展等方面,哪些领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吕越峰:建议简化信息登记和身份认证流程,与相关部门建立系统对接,实现留学人员一键式入会,采用电子会员卡、政策查询等信息化方式提升会员管理水平和组织活跃度。

林炜莉:建议加强载体建设,通过学长轮值制定期组织座谈、联谊及调研活动,搭建增进留学人员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强化部门协作,整合各部门资源,创新服务留学人员的方式,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拍摄推广专题宣传片,提升欧美同学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黄伟强:我认为推进组织建设重在团结各地的海归社群,并积极在内部培养小型海归组织。应鼓励欧美同学会每个理事或会员积极团结青年海归,加快他们的融入和成长,形成后备力量。

朱  苹:建议采取精细化策略提升会员参与度,包括制定具吸引力的政策和会员福利,加强会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提高留存率和活跃度。通过线上线下定期交流方式加强内部沟通和协作,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构建紧密、有效沟通的会员关系网络。同时,制定并执行清晰的年度规划和长期目标,明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确保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心福建:归国留学人员在产学研用融合中通常会遇到哪些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吕越峰:归国留学人员的产学研合作与现有国内高校校友经济的产学研合作有很大不同。留学人员科技成果在海外转化受限于政策壁垒,并且他们在回国后与海外高校的沟通面临高成本和便利性问题。国内主要依靠地方高校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没有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建议建立地方经济的产学研对接平台,发布行业需求信息,同时发挥海外高校校友会的优势,将海外科研成果在平台上进行查询、撮合,提升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产学研项目在国内的匹配与落地。

邢建华:建议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和产学研用的政策体系。继续推行利好企业的政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各项政策的系统性整合,增强政策的实操性,如简化企业引进人才流程,完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奖励机制。搭建信息平台,打破产学研用间的信息壁垒。构建强大的数据库和人才合作平台,将企业研究需求与高校研发能力紧密对接,推动科研成果在企业的应用和转化。

林炜莉:建议相关科创平台应主动作为,将留学人员进“科创园”“创业园”“孵化园”等作为“硬指标”纳入主要工作内容。政府职能部门如科技局、工信局、商务局等多部门要主动组队为留学人员“牵线”“搭台”,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行业,深入企业,到一线,到基层,到乡村,为加快形成本地区的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力量。

朱  苹:高校应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统一引导和规范管理,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研发,提升科研效率。特别是应推动理工医交叉,优化跨学科合作,提高成果转化率。同时,建议政府制定相关产学研法规和激励机制,保障校企合作,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并支持企业通过合作提升技术和成果转化。

 

同心福建:在开展海外留学人员工作中面临哪些挑战?有哪些建议来应对这些挑战?

吕越峰:当前海外留学人员的归国模式不同于以往集中申请、统一归国的方式,已变为发散型、多渠道、多产业模式,并且出国年龄逐渐降低。目前,尚未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许多希望回国的人员难以获得官方信息,如工作机会、创业政策及高校岗位对专业的需求等等。福建省作为侨务和海归大省,如果能够率先建立一个官方的政策汇聚平台“雁归来”,可以更有效服务海外留学人员。

邢建华:当前海外留学人员工作面临部门分散、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建议建立健全留学人员工作机制,组建专门管理机构,明确不同部门职能,确保留学人员工作高效、规范。完善服务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和定期走访等方式加强与留学人员的联系。建立留学人才回流机制,包括完善人才激励评价体系和优化政策环境,确保留学人员快速适应国内生活和工作。创新统战工作方法,利用大数据平台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实现内外资源共享。

黄伟强:建议采取聘用或兼职的方式,邀请留学人员成为欧美同学会的海外代表。首先,重点发展本地的华人或留学生社群,积极与当地学生联盟建立联系,团结具备良好组织能力的留学人员。通过设置兼职职位,例如品牌海外推广大使,吸引特定的留学人员群体。通过组织与他们兴趣爱好相关的活动,加强留学人员之间的联系,同时更有效地连接目标群体。


 

收藏】【打印】【关闭